你現在網站里的位置

認識老年高血壓

2025年04月07日

            當年屆六十五歲或以上,持續或三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≥140mmHg和/或舒張壓≥90mmHg,即為老年高血壓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老年高血壓常見類型及特點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一、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——收縮壓≥140mmHg且舒張壓<90mmHg。是主動脈彈性減弱造成,表現為收縮壓(高壓)增高,舒張壓(低壓)減低,使脈壓(高壓—低壓=脈壓)增大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二、老年清晨高血壓——清晨醒後一小時內血壓≥135/85mmHg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三、老年夜間高血壓——夜間睡眠期間動態血壓均值≥120/70mmHg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四、老年清晨高體位性低力血壓(OH)、餐後低血壓——血壓波動較大,收縮壓下降20mmHg以上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五、老年白大衣高血壓、假性高血壓——診室內血壓升高而診室外血壓正常的現象;由於血管鈣化多,假性高血壓不少見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六、老年隱匿性高血壓——診室血壓<140/90mmHg,但在家中自測或動態血壓監測顯示血壓增高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七、高齡高血壓患者多合併衰弱——常伴有多種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。



  



    老年高血壓的診治原則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醫生會依據血壓監測情況(包括診室血壓、動態血壓及家庭自測的血壓情況),對心血管危險因素(血糖、血脂)、亞臨床靶器官損害和臨床疾病等作出評估,採取逐步、謹慎的降壓策略,確定非藥物和藥物治療的方案,確保有效控制血壓,達到改善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,減少併發症發生的目的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決定是否開始使用降壓藥物時,為什麽醫生通常會對於年屆八十歲或以上的老年人,要收縮壓(高壓)達到或超過160mmHg時才開始推薦藥物治療,主要基於以下的原因: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一、隨着年齡增長,大動脈逐漸硬化,導致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可能下降,形成脈壓差增大,老年人對血壓的調節能力減弱,對低血壓的耐受性較差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二、老年人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,如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腎功能不全等,過低的血壓可能影響這些器官的血液供應,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三、適度的血壓控制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但過度降壓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,引起頭暈、跌倒等,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四、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需要個體化,考慮到個人的健康狀況、合併症、對低血壓的耐受性等因素。並非所有老年人都需要將血壓降至年輕成年人的標准。循證醫學證據: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,適度的血壓控制(如降至150/90mmHg以下)可以有效降低卒中、心衰等風險,而過度降壓並不會帶來更多益處,甚至有害。



   



            老年高血壓規律的藥物治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如年齡、合併症、藥物耐受性和副作用等來選擇藥物,初始治療從低劑量開始,根據血壓反應逐漸調整,也可能需要使用一種或多種降壓藥物,如CCB(鈣通道阻滯劑)、利尿劑、ACEI(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)或ARB(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)進行個體化治療。



 



            老年高血壓生活方式的調整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老年高血壓的控制需要綜合考慮整體健康狀況,採取個體化、漸進式的管理策略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一、避免久坐:鼓勵進行如散步、太極等低強度的有氧活動。不建議泡温泉,因温度高,血壓波動大,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二、低鈉飲食:減少鈉的攝入,每日鈉的攝入量控制在六克以下,有助於降低血壓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三、均衡飲食:多吃蔬菜、水果和全穀物,限制高脂肪、高膽固醇的食物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四、控制體重:維持健康體重,減輕過重或肥胖對血壓的不良影響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五、戒煙限酒:煙草和過量酒精都是血壓升高的因素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六、充足睡眠:保證足夠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七、心理調節:保持心情愉悅,通過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減輕壓力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八、社交活動:適度參與社交活動,避免孤獨感,有助於心理健康的維護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九、定期醫療評估:定期到醫院複查,與醫生討論治療效果和可能的調整治療方案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十、監測併發症:在家中定期自測血壓,了解血壓波動情況,特別是清晨和睡前的血壓。注意可能出現的心腦血管併發症,應及時處理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十一、注意體位性低血壓:老年人在改變體位時要緩慢,以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十二、教育與支持:了解高血壓的知識,提高自我管理能力。



            十三、家庭支持:家庭成員的支持和理解;對於患者的遵醫行為至關重要。



   



            通過上述綜合措施,老年高血壓患者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壓,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提高生活質量。重要的是,所有治療方案和生活方式的改變,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。



 



轉載自澳門日報


返回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