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現在網站里的位置

研推智能家居護老助殘

2025年11月04日

    社工局總結首個《康復服務十年規劃》,整體完成率九成八以上,取得階段性成果。澳門人口正步向超老齡化,社會期望新一份康復服務規劃更高質量和精準化。

    在首個十年規劃基礎上,特區政府將啟動下一階段十年行動計劃,以“身心康復、發展潛能、支援保障、共融環境”四大範疇,聚焦“智能科技、無障礙建設、社會共融環境”三大重點方向。

    隨着社會進步、觀念轉變,無障礙設施並非單純服務殘障群體,長者、孕婦或行動不便人士等都有機會使用。據資料顯示,領取普通殘疾津貼現有一萬三千六百多宗、特別殘疾津貼五千七百宗,加上本年度獲發敬老金近十四萬宗。粗略估算,有機會用到無障礙設施的約十六萬人,約佔總人口兩成多,比例頗高。

   近年在政府和各界努力下,無障礙設施增加不少。但無障礙設施並非有便足夠,由於社會對殘疾人權益和無障礙概念未有全面的認識,部分無障礙設施設計不佳或欠缺人性化甚至不符合規格,使殘疾人士在使用時遇到諸多困難,未能達至真正的無障礙。

    面對老齡化加劇,政府有必要重視殘疾和老齡人在生活上的種種問題,繼續增設無障礙設施,並豐富種類,例如在建築物出入口增斜坡、輪椅升降台、電子過路發聲裝置。倡導建置界、建築及工程專業更多從用家的角度出發,貼合無障設施使用者的需要,加強人性化,讓有需要人士有更優質、簡便的出行體驗,滿足日常自立生活的需求。

    智能科技是近年各地提升康復服務效率與品質的關鍵。康復領域下一階段,宜進一步推廣應用人工智能與智慧醫療,支持康復、護理和社服機構引入智能康復機器人、監測設備及遠程復健系統。政府新近規範補助購買輔具,建議借鏡外地經驗,由政府主導採購具成本效益的智慧輔助工具,降低門檻。結合長者與殘疾人士居家生活的需求,研究推出智能家居系統補貼計劃,讓更多人可在熟悉環境中自主生活,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。

 

轉載自澳門日報

返回新聞頁
返回頁首